0%

产品创新课

苏杰的产品创新课

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产品创新课

产品经理(Product Manager)和项目经理(Project Manager)都是 PM,,二者存在目标的差异性:

项目经理通常强调完成任务,追求的目标可以用” 多快好省” 这个词来概括,

多,是希望项目范围尽量大;

快,是希望项目周期尽量短;

好,是希望项目质量尽量高;

省,是希望资源消耗尽量少。

这些目标,其实都是偏完成度相关的,很少涉及商业方面的考虑。

而产品经理则不同,通常,真正对一个产品整体负责的产品经理,他要考虑的更多是商业层面的内容,比如用户数、活跃度、收入、利润、市场占有率。很明显,这是最终的商业目标,而不是 “多快好省” 这样的过程目标。

项目经理更强调执行,是接到一个任务,正确地做事 ,

产品经理更强调创新,是设定一个目标,做正确的事

image-20201221110047527

产品经理的后续发展会有以下几个趋势。

第一是专业化 , 开始细分,出现了人工智能产品经理、电商产品经理、数据产品经理。各种维度的细分,这也是一种产品 (如果我们把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也看作一种产品的话) 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。

第二是泛化 , 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周边岗位,开始做部分产品经理的事情,这个趋势让我认识到,也许将来,产品经理岗位并不重要,而如何做产品创新、如何拥有产品思维才是本质。

第三是回归各行各业 , 这是相对长期的趋势。产品经理岗位从传统行业诞生,由互联网行业发扬光大,未来会再回到各个行业去。因为每个行业,都在经历从短缺到丰饶的演化,而产品经理回归传统,会给每一个行业带来二次创新。所以,不管你现在从事的是什么行业,我想,这门课会讲的内容,都能给你启发。

做产品,而不是做产品经理!

四轮 MVP 框架导读:产品从无到有的创新,有通杀的法门吗?

VCUA 时代下我们的困境: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用户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变化。

  • V: Volatility 易变性.

  • U: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,

  • C: Complexity 复杂性.

  • A : Ambiguity 模糊性

针对以上内容的解决方案:四轮 MVP 框架和 DS 方法论。

image-20201221114311752

从理解用户开始:故事、生态、画像、旅程

  1. 用户故事:充分理解用户。

  2. 用户生态,还要注意几点,一是要注意颗粒度,二是要考虑边界,三是优先级。最广义的用户,是指所有和产品有关系的人。

  3. 用户画像:

需要有基本信息,给这类用户的代表起个看起来真实的名字,选一个照片,设定性别、年龄、职业、日常的兴趣爱好。

描述用户的特定信息,也就是与产品领域相关的信息,比如生活方式、价值取向、心理预期等。

选几句在收集用户故事的时候,听到的用户说的有代表性的话,增强真实感。

  1. 用户旅程:关注用户的言行举止。

收集海量的用户故事;从中提炼出用户生态;描绘关键用户的画像;分析核心的用户旅程。

竞品生态:真正有效的竞品分析怎么做?

通过 “问题” 和 “方案” 这两个指标的异同,界定竞品生态的组成。

image-20201221134106360

打造属于你的点子过滤器

image-20201221134540074

Y 模型:从问题域到方案域的最硬核解题思路

在产品创新时最常见的两种错误:不听、照做

  • 不听:不用心听和用户接触的太少。
  • 照做:虽然听了,但是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。

“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”——《乔布斯传》

创新创新的解决思路:Y 模型

image-20201221135202147

Y 模型的不同阶段,各自需要回答一些问题,可以总结为 6 个 W 和 3 个 H.

“节点 1” 这个阶段的问题主要是 Who (目标用户是谁)、What (需求表现为什么) 和 Where/When (何时何地,什么情况下)。

“节点 1” 到” 节点 2” 和 “节点 2” 到” 节点 4” 这个阶段,对应的是对用户需求的层层深入。这个阶段要回答 Why 这个问题 - 要不停地往下深入挖掘需求,了解用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行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目标和动机。

“节点 4” 到” 节点 2” 再到” 节点 3” 的过程中,你要想清楚 How - 也就是要想清楚问题应该怎么解决。这个叫浅出,先深入后浅出。

我们对用户需求理解得要深,这叫用心听,但是给用户呈现的解决方案要尽量简单,把复杂留给自己,把简单留给用户,这叫不照着做,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。

最后的” 节点 3” 中,要回答 Which,How many,How much 三个问题。

Which 是指选哪一个方案,做哪一个功能,这背后其实是对价值的判断,比如怎么评估性价比和优先级。How many 是指这一次做多少个功能,考验的是对迭代周期,产品包大小的把控。How much 原意是多少钱,这里引申为多少资源,是对时间、金钱、团队等资源的评估。

用 “原型” 低成本验证:差个程序员,也可以做产品

完美不是无一分可增,而是无一分可减。

通常,一种原型只能验证部分关键假设,所以,我们有可能为一个产品做多个原型,或者做一个兼具上面多种特征的混合原型,但哪怕这样,综合的投入产出比也远远低于一上来就做真实的产品。

设计冲刺:谷歌创投如何帮助产品成功?

image-20201221141228800

image-20201221141303568

产品服务系统:避免狭隘,再聊什么是产品

产品服务系统能以一种集成的、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产品分类,精准的满足用户需求,有助于产品的创新。

image-20201221143332417

好产品的评价标准:单一产品的两个维度

“好产品” 要同时满足用户目标和公司目标。

“好产品” 要依次让用户觉得有用→好用→爱用。

image-20201221144518628

一款 “好的产品” 随着时间的演变,要依次呈现出个体价值、个体粘性群体粘性和生态系统的特质。

image-20201221144722892

image-20201221144804713

习惯、启程、发现、精通:一个好产品的起步逻辑

用户使用产品的逻辑是依次经历四个模块:发现、启程、习惯、精通,但做产品的顺序应该是:习惯、启程、发现、精通。

这样的产品起步思维是有实用场景的,更适用于正在从小量用户逐步扩展到大量用户的产品。如果你服务的是少数大客户,第一次交付的产品就需要已经相对完整才行。

image-20201221145357203

和用户一起成长:生命周期,不同阶段怎么运营

一个产品从无到有,要想清楚、做出来、推出去。

一个产品,除非发现了定位的重大失误,否则应该围绕既定的核心用户,把重要的需求场景满足得越来越好,在单点上扎得足够深,而不要轻易去扩展满足更多需求、更不要去扩用户群体。

这时候,运营主要关注的指标要和用户留存相关,典型的良性表现就是用户用了还想用,成为回头客,以及愿意主动推荐亲朋好友来用。

真正的成功指标:用户数、收入等等都不是

真正的成功指标,是可以反映出用户” 非受迫、无诱导的成功行为” 的。

这里有三个关键词:

  • 非受迫:用户没有被逼着做没价值的事情,比如有些 App 里的签到才能获得某个价值;

  • 无诱导:用户的行为不是 “奖励就有,没奖励就没有” , 比如有红包才会转发;

  • 成功行为:指的是指标考察的行为,本身就为用户创造了价值,而不只对公司有价值。

赚到钱只是结果: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

产品好不好,除了想清楚本身,还要看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。只要效率高了,赚到钱,达成公司目标,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。

提升” 做出来” 效率的常见做法:

  1. 降低复制成本,比如标准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;

  2. 提供基础设施,然后众包 / 外包生产过程。

提升” 推出去” 效率的常见做法:

  1. 消除时间、地点等销售传播的限制因素;

  2. 产品数字化,减少,甚至消除物流环节;

  3. 提供基础设施,然后众包 / 外包分销过程。

需求采集 各种方法怎么灵活应用

产品创新的全程都需要需求采集。

每一种需求采集方法,都各有利弊,各有适用场景,在什么情况下,选对正确的具体方法,这是实施操作的前置条件。

  1. 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
  2. 说和做
  3. 定性和定量
  4. 是否在真实场景里
  5. 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

KANO 模型: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

image-20201221152946313

痛点:基础功能,没有的时候不可忍受;

爽点:亮点功能,有了以后惊喜连连;

痒点:期望功能,可有可无,能有.

KANO 模型对应的五种功能,并且给出了做产品创新时的应对之策:

  • 基础功能:留足资源;

  • 亮点功能:做成本低的 (对更多创新产品而言) ;

  • 期望功能:看性价比;

  • 无差别功能:做好低成本验证;

  • 反向功能:权衡多方利益。

产品进化案例:千岛湖啤酒的脑洞

产品到底是什么,以及要做什么?

  • 内核:要不断迭代内核。

  • 包装:要适应场景包装。

  • 服务:要从实体到服务。

  • 平台:要从自营到平台。

产品,及其要做的事情,其实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提到的这些,因为在我的定义里,产品就是 “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”。随着你对问题思考的不断深入,产品就可以不断延展,要做的事情也会延展,就像干岛湖啤酒,从” 酿酒” 到” 酿造快乐生活” .

从产品到产品矩阵:可复用、能积累、善生死

从产品到产品矩阵

image-20201221154701987

PSF,是 Problem-Solution-Fit,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匹配,这是价值假设,相当于从 0 到 1

PMF,是 Product-Market-Fit,产品与市场的匹配,这是增长假设,是从 1 到 N;

PRF,是 Positioning-Resource-Fit ,定位与资源的匹配,这是长青假设,是从 N 到正无穷。

image-20201221154838816

组织团队的支撑:面向未来,如何提升你的竞争力

用心听,但不要照着做。用心听,但不要照着做。用心听,但不要照着做。

用心听,是充分的接触广义用户,以了解问题及其背后的动机和人性。

不照着做,要求拥有多种领域的专业知识,能做出一些新的东西。而这些,一定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。

叛逆精神、拒绝平庸、竞容失败、多元文化,以及” 用心听不照做” ,对创新都很关键。

知识地图

获取链接:https://space.dingtalk.com/s/gwHOAorDBQLOAODPhgPaACBjNWJkZjE2MDI0ZWI0ZDBkYjU0YTMzYjU5NDViNjliMQ

密码: xg9c